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

基礎減月巴健身計畫-觀念篇

    「什麼,又胖了!」體重計上的數字正在浮動中~減肥是每個現代人幾乎都會遇到的課題,而到底是要減肥還是減重?傻傻分不清楚?常聽到說「少吃多動」就能減肥,的確體重暫時會下降,但往往一多吃立刻就胖回來,甚至比原本數字更高。




      這其中原因是什麼呢?人類文明不斷演化但身體機制還停留在遠古,吃低於基礎代謝率時,人體因害怕餓死會產生保護機制,為維持運作而降低代謝,把脂肪存起來而把代謝最高的肌肉拿來當柴燒。代謝變差後,只要一多吃體重立刻反彈回來。那到底要如何做呢?運用科學方法是不二法門。

簡單來說:運動、飲食、睡眠,三者缺一不可。


運動:
      重量訓練💪(如深蹲、伏地挺身等)+心肺運動🚴‍♀️(如慢跑、腳踏車等)。重量訓練增加肌肉比例、基礎代謝率 ; 心肺運動燃燒體脂肪,增加心肺功能。假如時間許可,可「分天」,例如週一、三、五做重訓,二、四、六做心肺,或「分時段」:例如早上重訓+晚上心肺。如都無法,可先重訓在心肺。

      研究顯示,「先心肺、再重訓」,確實影響訓練成效,研究者找來一堆成年男性,要求他們在重訓前先到跑步機上熱身,熱身完再分別執行五個重量訓練動作。結果顯示,不管任何方式的跑,最後都害他們無法完成原本可以完成的訓練,減少的訓練量從8%~18%不等。如此看來先心肺是非必要的




運動的順序:熱身(按壓10分鐘+靜態伸展5分鐘+動態伸展5分鐘)+重訓(30~45分鐘)+心肺(15~50分鐘)。


1.熱身:
      先滾筒按壓主要會運動的大肌群,如大腿前後、外側,臀,背部等,在拉筋伸展平常生活中特別僵硬的關節和肌群,最後用自身體重做課表中的重訓動作,如課表中有負重深蹲,動態伸展就可以做自身體重深蹲,如此可確保負重的時候已先預習過,讓動作更標準訓練更有效率。


2.重訓:
      重訓動作千百種,以身體的活動方向來分析,不外乎是上下半身的推、拉,核心,移動,負重走等七種,可每種種類排一種,循環做一組:

初學者:依序做伏地挺身、深蹲、貓背、橋式、棒式、抬膝跑、抱重物走路,每個動作做10下或30秒,完成一遍算一組,做1~2組。

進階者:依序坐下斜伏地挺身(腳踩椅子等有高度的物體)、分腿深蹲、划船、單腳橋式、增強式棒式(腿往後退、距離拉長)、爬山式、公事包走路。每個動作10下或30秒。完成一遍算一組,做2~3組。


3.心肺:
可運用慢跑、開合跳、跳繩、腳踏車等會讓全身活動到且會喘的方式。
初學者:有氧,運用上述其中一種方式,規律的速度做30~60分鐘,強度低~中(心跳變高,微喘但能說話)。

進階者:間歇無氧,運用上述其中一種方式,做30秒衝刺/2~3分鐘輕鬆,強低從中高~高(心跳變高,很喘幾乎不能說話)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